AI“复活”亲人,清明的另一种怀念方式
发布日期:2024-04-08 浏览量:16015 255 +1
文/VR陀螺
与逝去的亲人“再见面”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简单,尤其是在ChatGPT出来之后,今年被“复活”的案例越来越多,甚至悄然爆发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清明前夕,选择用AI“复活”亲人,以此怀念的方式正变得随处可见,在各大电商平台只需关键词搜索就能找到大量相关的方案,仅需一张照片就可以实现让画面中的人物动起来,并能够开口说话,甚至复活原声,标价从最低10元到千元不等。
其实“AI复活”并不是新鲜事,前几年备受关注的VR纪录片《见到了你》就已经证实这条路的可行性。只是在大模型等技术的变革下,文本建模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
花10元就能够让逝去的亲人照片动起来,仅需要简单的AI应用即可,技术已经很成熟且开源;花千元就可以弥补与逝去的亲人还没来得及道别的遗憾;花更多则可以与亲人聊天互动,真实感更强。
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数字化身”,或许这将会成为我们新的记录/怀念方式。
AI“复活”亲人,另一种怀念方式
近期,台湾音乐人包小柏开启重建女儿数字生命计划的相关话题频频引发热议。在AI技术的加持下,女儿Feli不仅可以唱歌跳舞,还可以与父母电话以及文字沟通,还原度达到了60%。
而在2024商汤年会上,商汤创始人汤晓鸥也以数字人现身,不仅能笑,还可以幽默的和大家讲各种热门段子。
去年,B站UP主吴伍六以AI技术“复活”了奶奶的数字人模型,说着湖北方言的奶奶与生者的语音对话瞬间火遍了全网。以这种形式来寄托哀思逐步被广泛大众所接纳,并发展成了网络新形态的“数字疗愈”。
今年清明前夕,选择这种怀念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某网友表示,清明前夕他选择AI“复活”了逝去的外公给外婆看,虽然大家都知道外公是“假的”,但看到怀念的人能够眨一下眼睛,说上一两句话,对生者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在电商平台上,也已出现不少店铺提供AI“复活”的服务,标价10元、50元。而在短视频平台上,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服务,并在广泛的传播影响下,下单的人群逐步攀升,甚至已经延伸出教学收徒的新趋势。
据业内专业人士表示,目前这个产业的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500万-1亿之间。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越来越融合的当下,未来的我们,可能都会“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个现实世界,一个数字世界。随着数字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或许也是时候,我们该重新思考“生命”这一课题。
AI“复活”亲人,需要花费多少?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目前实现“数字永生”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物理扫描,通过扫描人类大脑的物理组织,上传到终端;另一种就是AI生成,通过文本信息建模,形成一个形同逝者的虚拟形象。
由于人脑结构极其复杂,物理扫描技术还处于研究当中。从应用角度来看,文本建模则是一个更加实际且可替代的方案,虽然实现效果参差不齐,但很大程度也能够弥补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情。
目前,市面上文本建模整体上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音容方案,只需提供照片音频,耗费1-3天的时间就可以生成逝者说话的视频,视频时长在60秒以内,价格在298-1500元间。
市面上报价10元的方案仅仅是将逝者的平面照片动起来,俗称照片驱动,门槛较低,使用Pika、阿里的EMO等现成的AI工具即可做到,前几年也有类似的APP火过一阵。
第二种是音留方案,需要提供逝者的音频数据、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生活细节,在通过大模型训练还原逝者的一举一动。
这种方案运用了语音克隆、AI换脸、动捕(表情捕捉)、深度伪造(deepfake)等技术来变人变声,部分AI诈骗用的也是这种技术,技术不新鲜但成本稍微高一些。
AI“复活”后的亲人可以实现文字、语音对话沟通等,价格在1499-4000元间不等,制作周期为7-15天。
第三种是音迹方案,也就是比较火的AI“复活”亲人,这种方案大多为定制化服务。由于AI“复活”对于数据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越多越清晰的数据,数字人的相似程度就会越高。如果素材不全,又想要逼真的效果,成本也会更高,一般价格在5千元到5万元之间不等。
据称,包小柏“AI复活”女儿采用的就是小冰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的模型,重建女儿记忆库,涵盖了从出生的时间、地点到喜好、朋友、日常习惯等等,一直勾勒到20岁。文本越细腻,效果就会越好,但相对来说耗时也会更长。
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案都衍生出了人们情感被满足的一面,或许这正是AI“复活”亲人最好的意义。
AI“复活”带来的隐私与伦理问题
AI“复活”亲人的需求开始萌发,一部分人已经接受,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其背后隐藏的隐私、伦理以及合法性的问题。
不可否认,对于生者来说,AI“复活”亲人所带来的情感安慰,是技术向善的实例。但技术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会有弊。
首要摆在眼前就是隐私问题,AI“复活”亲人需要将逝者的照片、音频、视频资料等传输至AI模型。
而如果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在与商家沟通的过程中可能还会说出诸多家庭以及个人隐私。商家获得到的数据,如果用于其他用途,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更有虚假信息制造、侵权肖像,借温情以牟利的用途。
例如,最近备受争议的AI“复活”李玟事件,许多视频博主在未经过李玟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发布AI“复活”李玟的短视频,借以李玟的名气,获得颇高的视频流量。
随后,借此引流做“亲人复活”的生意,看似在怀念或致敬名人,但处处又隐藏着商机。
近日,李玟母亲委托律师对此发表声明,指出“AI复活李玟”系列内容已经给李玟母亲及其家人带来巨大心理冲击和二次伤害,警告涉嫌侵权责任人7日内下架、删除含有上述侵权内容的相关图片、视频及文章。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其他逝世的明星身上也有发生,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很难防备有心之人。与此同时,AI爆火之后,身份盗窃也是AI技术滥用的重大隐患。近几年关于AI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有人短短几分钟就能够被骗出几百万元。
对于不法分子的非法利用“AI换脸”的技术,伤害的不仅仅有逝者的家人,还有更多普通大众。
最后,从理论层面上来说,AI“复活”亲人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
虽然目前AI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AI“复活”看似也越来越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好这件事背后还有很多难题,诸如交互、情感传达、理解力等多方面并不能达到与真人相似。
而大多数的简单“复活”,仅仅是复刻出来长相相同的数字人,这种简单的复刻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完全代表逝者。就如同一位AI“复活”妻子的丈夫在网上陈述一般,“即便模仿得再像,她也不爱我。”
而如果AI“复活”逝者被用于其他用途,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对于生者来说也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站在AI技术飞速变化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怀有对技术的敬畏之心,更需要谨慎的处理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AI“复活”亲人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而不是其他牟利的手段。
原文标题 : AI“复活”亲人,清明的另一种怀念方式
上一篇 : 苹果,也要搞家用机器人了
下一篇:砍掉造车后,苹果裁员 600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