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区集中扩产,产能过剩何解 ?
发布日期:2024-03-15 浏览量:3791 308 +1
【中媒观察】产、销量双降之下,白酒行业“扩产潮”仍在继续,且扩产的产区,比酒企更疯狂。
今年1月,贵州省首次提出到2027年白酒产业要达到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2月,贵州省发改委发布的《贵州省2024年省级重大工程项目名单》中,涉酒类项目为97个。
笔者注意到,贵州白酒扩产并非孤案,目前,各白酒主产区均在产能与产值规划上显出“雄心壮志”。但叠加当前行业下行、产业内部矛盾凸出等多重影响,产区卷产能或加重白酒产能过剩。
六大白酒产区2025年产能规划465万千升
相比白酒上市企业动辄投资数百亿扩产,各产区在产能规划上更显“魄力”。
从白酒主要产区发布的产能规划数据来看,到2025年,遵义白酒产能为60万千升,宜宾100万千升,泸州200万千升,吕梁50万千升,江苏宿迁为35万千升,亳州20万千升。
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以此计算,到2025年,上述六大白酒主产区产能将占据白酒行业产能规划约58%,超过一半。
这还只是各省核心产区产能规划。除大产区外,各省还分布多个小产区,例如贵州除遵义(仁怀)外,还有习水产区、金沙产区、汇川产区等,四川则还有德阳、遂宁、邛崃产区等。
贵州2024年省级重大工程项目3086个,其中分布于贵州各产区的97个涉酒类项目中,茅台酒“十四五”技改等21个技改项目尤为抢眼。2024年四川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也不乏涉酒类,其中在建项目也多为扩产项目。
当然,白酒产区大力扩产的根本原因是产区产值规划正在层层加码。贵州省工业还明确“3533”奋斗目标,提出到2027年,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为实现3000亿元的产值目标,贵州省目前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6个白酒包装配套产业园。
再往前,宜宾、泸州、安徽亳州等产区出炉的2025年产值规划显示,分别要达到2000亿元、2000亿元、350亿元。可以看到,包括部分小产区在内,在未来数年规划中,不乏“千亿产值”等目标。
而根据各产区已公布的数据,2023年,亳州规上白酒产业产值预计达229亿元,增长7%;宜宾在2023年1-10月的白酒营收为1496.9亿元;宿迁2023年白酒产业实现产值454亿元,增长6.4%。
减产与高库存并行
需要指出的是,白酒各产区扩产与行业整体减产、高库存现象并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
笔者观察到,这是白酒产量自2016年来的“七连降”,且相较该年1358.4万千升的峰值,2023年白酒产量已经减产66%。
在业内看来,白酒产量连年收缩,而白酒企业和产区却在疯狂扩产,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行业在“腾笼换鸟”。也就是说,这一轮扩产运动属于以头部酒企为核心的头部产区,与中小企业无缘。
仍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政府通过主动调控,加速整理了不少小、散、乱企业。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清理退出白酒企业632家、提升改造995家。此外,白酒产业优势向头部集中靠拢,行业加速洗牌也淘汰了一批无实力的中小企业。
一业内人士透露,“前几年贵州酱酒热潮爆发的时候,业内外闻香而来,包括诸多资本大佬都亲自下场。但酱酒降温后,贵州茅台镇的酱酒产能过剩非常明显。也就是说,行业整体减产实际上是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被淘汰了。”
知名酒类营销专家杨承平表示,“这轮竞争中,头部竞争白热化,中小企业受挤压。只有形成区域特色的地方小酒企活得非常滋润,因此我认为,特色型酒企会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行业这一轮“扩产潮”引发质疑声的另一原因是白酒库存居高不下。笔者梳理发现,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20家A股上市的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除了顺鑫农业以外,其余酒企存货金额同比增长。
例如,迎驾贡酒、金种子酒、口子窖存货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其中迎驾贡酒最高,达41.35%;古井贡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4家酒企存货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低于20%。
集中扩产加重产能过剩?
各大产区密集扩产,会否加重白酒产能过剩?
对于这一问题,《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曾指出,在产区政府、行业协会、名酒企业的共同作用下,白酒产区价值进一步提升。但产区集中扩产,在产能规划上层层加码,未来如何释放产能亟需引起名酒企业和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白酒产能过剩就引发过激烈讨论。在业内看来,大量的低质酒造成了行业性的产能过剩。伴随白酒进入“整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阶段,“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产业结构性长期矛盾便愈发凸显。
“我们从贵州白酒产能来看,估计3到5年会全部释放,届时酱酒产能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一倍,预估可能会达到120万吨,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产能过剩。”杨承平表示,不过酱酒产能过剩也会促进酱酒价格回归。其认为,随着新国标的实施,白酒产能还会进一步释放。
据了解,白酒3种工艺分别为液态法、固液法、固态法。2022年6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国标实施后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依然存在,但严格规定了不得使用非粮谷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告诉笔者,“白酒所谓的产能过剩,指的是传统液态发酵酿造的白酒产能过剩。现在市场需要的是纯粮固态酿造的优质白酒,这反映了中国白酒质量标准正在快速提高。”
在西方酒文化中,产区是一个很关键的评定标准。而中国白酒同样是区域文化、生态、技艺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白酒产区化也被视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必然阶段。
“产区的完善带来的是品类溢价的提升,从而助力品牌的发展。贵州酱酒、四川浓香、陕西清香、江淮浓香等产区的发展是名酒优质产能的扩张,也是头部酒企基于产能与储能的竞争需要,这是符合酒行业未来品质化趋势的。”知名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认为。
铁犁谈到,“未来随着产区走向规模化发展,最终中国会形成6至8个优势白酒产区,产量和销售额均占行业整体80%以上,行业马太效应尽显。目前,我们既要看到宏观政策调整给行业带来的压力,也要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不过,他也指出,“目前一线名酒的产能利用普遍饱和,也有部分酒企产能利用率不高。产区的发展是政府、协会还有企业协同发力的结果。对于产能扩张,的确要保持适度,企业也需理性构建目标,脚踏实地发展。”
上一篇 : 白酒淡季迎涨价潮 次高端欲冲高端局
下一篇:3月上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上涨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