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沿线旅游发展
发布日期:2022-07-06 浏览量:11607 458 +1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题主线,力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沿黄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纳入重要日程,在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规划》的印发实施,将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指引和保障,更好地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本端选取在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沿线旅游发展等方面颇有成效的省区,报道其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经验,以飨读者。
01
走在前 开新局
山东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本端驻山东记者 苏锐 文/图
▲ 山东德州推动黄河文化遗产进校园
7月1日,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在山东省聊城市落幕。活动期间,来自沿黄省区的30多个剧种,为齐鲁大地的观众呈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戏曲盛宴。“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让我大饱眼福和耳福,不出家乡就看到了黄河沿线的独特文化风光,十分过瘾。”山东聊城退休教师周春维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山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过去几年,山东聚焦黄河文化主题,充分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方式,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山东注重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发挥大项目、大景区的引领作用,完善项目策划储备、融资推介、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态势。
创新传统故事讲述方式
数百年来,由于黄河频频泛滥,山东黄河滩区居民的生存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彻底解决滩区群众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2017年8月,山东全面启动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总投资260亿元。
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吕剧《一号村台》即以此为背景。该剧讲述了鲁西南滩区土生土长的副县长梁满仓,退休之际临危受命,被委以“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县级总指挥长”重任,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大村台的故事。“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受众基础非常广泛的地方戏。”山东省吕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孙香兰说,近年来,山东省吕剧院以弘扬黄河文化为契机,强化精品打造和剧种资料整理,围绕新时代黄河岸边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文章,在地方戏舞台唱响“黄河新曲”。
黄河文化一直是山东文艺创作的重点选题之一。近年来,山东宣传文化和旅游战线深入挖掘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创作全景式书写黄河的传记文学《黄河传》,反映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奔小康的故事影片《高家台》、纪录影片《大河流日夜》、报告文学《家住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全景实录》,歌颂黄河文化的大型交响组歌《黄河入海流》、歌曲《黄河万古流》等一批精品力作。
创新故事讲述方式,让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更加接地气,是山东文旅系统多年来探索的方向。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在美术创作方面,山东组织全省书画名家赴黄河沿线进行采风写生,举办“黄河入海流·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大河奔腾·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联展”等系列展览,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新成果。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方面,策划举办“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等文物展览,用心用情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瞄准文化传承发展新趋势
如今在德州市,黄河文化主题游正愈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吉军告诉记者,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当地旅游市场正稳步恢复。尤其是本地游市场方面,德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着眼新时代群众对黄河文化的关注,开发黑陶、剪纸、红绿彩等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让黄河文化创意走向全国各地。打造董子书院、董子文化街、黑陶产业园等黄河文化教育基地和文创产业园区,把黄河文化要素深植这片土地。此外,德州市还加快整合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一勾勾民间曲艺等黄河民俗文化资源,通过举行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物产展销、黄河民歌演唱等活动,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名片。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A级旅游景区622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享誉海内外。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奇观,以及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
为给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山东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细化实施方案,完善推进措施,在系统保护、科学保护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定陶汉墓、济南明府城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做好焦家遗址、铁门关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推动黄河干支流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对东平湖三河六岸、济南百里黄河遗产带、入海口盐业遗址群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保护。
近几年,山东加大黄河流域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对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羊山战役战地医院旧址、王文抗战旧址等进行修缮保护。在非遗保护方面,加强对“尧的传说”“泰山传说”“祭孔大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非遗项目的研究保护,推进龙山、曹州、泰山、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促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重点项目是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这几年,山东重点抓好纳入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库的总投资5700亿元的200余个项目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沿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打造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智慧黄河”“数字黄河”项目建设。
盛夏时节,走进泉城济南的黄河北部片区,处处可见彰显黄河文化元素的建筑。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介绍,目前济南正创新做强沿黄文旅产业。突出项目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文化馆群设施,加快推进明水古城、丁太鲁文旅城、大众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精心做好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展陈展示,打造济南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窗口。
建好黄河文化旅游带需要良好的硬件软件服务支撑。2021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高标准、有风格的特色景观道路。加强沿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统一设计制作旅游标识。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已于2021年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已全部接入,山东文化和旅游部门提出将继续提升平台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沿黄旅游便捷度。
据了解,围绕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打造黄河文化标识,山东今年拟重点组织实施挖掘保护、研究阐发、文旅融合、数字提升、交流传播、环境配套六大工程。打造“黄河入海流”重大演出品牌,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02
黄河大合唱中的“内蒙古旋律”
阿勒得尔图
▲ 黄河大峡谷 准格尔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覆盖中西部7个盟市,多情的黄河之水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写出一个硕大的“几”字,而“几”字弯里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成为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寄情黄河、吟咏黄河、绘画黄河的绝好素材,小说、散文、诗歌和美术作品尽情书写着内蒙古人民对黄河母亲的深沉热爱。
近日,内蒙古文联在内蒙古文学馆推出“长河入笔端——内蒙古黄河主题文学作品展”,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画面展示出内蒙古黄河主题文学创作成就,体现出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寄托着北疆儿女对黄河文化、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展览上,“黄河故事”主要以小说和报告文学为主,展现河套平原的风土画卷以及沙漠变绿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精神品格以及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黄河写意”以阮章竞的诗歌《壶口》《黄河渡口》、绘画《壶口》,配合由童话诗《金色的海螺》改编的儿歌和动画片,主要体现阮章竞诗画一体的风采;“黄河风景”主要展示诗歌和散文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并辅以书法、绘画、摄影、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与设计理念,多角度、多视角展示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
如果说,人们在内蒙古文学馆感受到的是文学熏陶和艺术洗礼,那么,人们走进内蒙古沿黄景区景点,享受的则是心情愉悦的放飞之旅。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国家战略,内蒙古积极响应,根据黄河流经盟市的不同特点,把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项目储备库的黄河文化公园项目内蒙古包头市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包头市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提质升级项目5个项目以及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改造项目、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头市美岱召村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共计8个项目作为内蒙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规划,2025年建设完成后,一道黄河文化旅游风景线将在内蒙古草原上熠熠生辉。
为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蒙古已经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发展规划》《黄河“1+3”规划》也即将印发。今年3月,包头市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包头市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和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纳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并获得资金支持。目前,乌海市黄河文化博物馆已完成项目初步选址工作。据乌海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邬海忠介绍,整体建筑的设计充分将“三山环抱、一水中流、黄河明珠”的自然环境特色融入其中,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以培育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今年1月10日,组织相关旅游专家赴清水河对老牛湾黄河大峡谷创建5A级旅游景区进行实地指导。与此同时,内蒙古积极开展沿黄盟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
2021年编印完成的《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段)旅游地图》,标注沿黄七盟市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接待户、重点乡村旅游村等信息,宣传沿黄地区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自驾出游。同时在呼和浩特西、卓资、苏木山、乌力吉4个沿黄高速公路服务区印制“黄河几字弯沙海秘境文化旅游片区”宣传资料,在沿黄高速公路服务区发放。
2021年6月,内蒙古推出为期4个月的“2021·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以“突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主题,依托内蒙古沿黄7个盟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海内外游客充分展示内蒙古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黄河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出五大主题生态文化旅游,推出八大文化旅游产品。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综合项目,需要统筹布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邬韶峻说,“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规划引领尤为重要。内蒙古已经编制并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风情带旅游发展规划》;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将配合自治区发改委,按照国家部委反馈意见做好《内蒙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修订。”
据了解,在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内蒙古将适时召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调度会,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调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有序实施。督促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项目储备库的黄河文化公园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全力做好“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系列活动之“大黄河”活动。按照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系列主题活动方案》要求,提前谋划、提前安排、提前调度,做好“大黄河”重大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激越又雄浑,其中的“内蒙古旋律”则亮丽又明快。
03
中原大地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本端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河南省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黄河河南段在沿黄九省(区)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黄河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黄河干流在河南全长711公里,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市,另外新乡与商丘是黄河故道的流经地。
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和集大成之地,河南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大黄河文化保护承传弘扬力度,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不断探索,河南黄河文化旅游融合的品牌形象正不断深入人心。
黄河美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郑州是河南省会,黄河郑州段旅游资源具有人文与自然资源完美结合、深度融和特征。这里黄河风光独特,文旅资源品位高。该段拥有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330多处,自然景观类5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余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树木葱茏,绿树成荫,飞鸟鸣叫……今年“七一”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感受“生态黄河”美景,深入了解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近几年,专程来母亲河畔欣赏美景、了解黄河文化的省内外游客越来越多。游客喜欢到临河广场“打卡”,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灿烂的黄河文化。
2019年12月,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这标志着郑州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主地标工程全面启动。近年来,该公园管委会投资1.3亿余元完成郑州邙山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南入口改造工程、大禹山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玫瑰谷等项目。
“只有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深刻领悟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据该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讲好新时代郑州“黄河故事”,他们正在加大黄河历史文化梳理、研究力度,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推动形成丰硕的黄河文化成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在重新梳理编排精品黄河旅游路线,结合景观节点布局,根据群众步行、骑行等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内部游览路线,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此外,该公园管委会还将重点谋划好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加快临河广场、炎黄广场等节点升级建设;着力提升防洪标准,加快建设临河广场段刚性护岸,确保黄河安澜。
以重大项目展现黄河文化
河南黄河文化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省域内计有705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368处)、947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国家级100项)、488个重大文化标识。
近年来,河南多地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流域河南段有许多重大文化项目正加紧推进。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11个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储备库。2021年全省重点推动21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其中黄河国家博物馆7月开工建设;仰韶村、庙底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月建成开放;殷墟遗址博物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2022年建成;《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021年6月开业,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受到观众好评;黄河小浪底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码头、航线等已开工建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保护展示设施、陈列展览、原始农作、公众体验设施等工程。”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占地2400亩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以讲好仰韶文化故事为主线,一方面要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特别是做好文物遗产的本体保护展示;另一方面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通过景观绿化和生态修复,展示仰韶文化中晚期黄河中下游交界地带的生态环境。
位于洛阳市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正加紧进行幕墙安装、亮化、绿化、装修等施工。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包含非遗展示馆、非遗书城、非遗学术交流中心、非遗古街等,将打造集珍品收藏、陈列展览、活态展示、教育研学、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随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黄河文化在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从2019年10月开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积极谋篇布局,大力推进《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工作,致力于把黄河建设成为传承历史的文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主动融入大局,贯彻河南省委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博物馆群等重大部署,同时注重上下衔接,成功推动夏文化研究等20余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讨论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黄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全面普查、一体化管理和动态监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一批黄河国家文化工程有序推进,以黄河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等形成规模;黄河文化与旅游实现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显著,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此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印发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河南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基本建立。《规划》明确,将从强化系统保护、推动有序传承、促进弘扬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
中原大地正主动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把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时代“黄河故事”的画卷正在河南铺展开来。
上一篇 : 春节旅游预订创三年新高 环球度假区等最热门
下一篇: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已恢复审发赴华普通签证